劉永謀:不適應時代的文科可以縮招,適應的可以擴招

【編者按】
在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的一騎絕塵中,中國大學迎來2025。
2025年,注定要成為變革的年份。是以戰(zhàn)略敏捷贏得戰(zhàn)略主動,還是在延誤中錯失轉型機遇,中國大學踏上征途。
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學科建設?人工智能技術給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帶來哪些啟示?澎湃新聞特推出“大學2025”專題,以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時代的大學之變。
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劉永謀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縮招、減招是表象,深度調整文科教育以適應時代才是關鍵。在理想狀態(tài)下,未來學科應該打破傳統(tǒng)學科壁壘,圍繞問題組織起來,而且能隨著新科技的發(fā)展靈活調整,帶有很強的彈性、靈活性和流動性。不適應時代的文科可以縮招,調整后適應時代的文科還可以擴招。
最近,文科縮招的問題被廣泛討論。
幾年前,在澎湃專訪中我就提出,文科學術博士可考慮規(guī)模減招,看能否實現(xiàn)減員增效。結果也是物議沸騰,并且相關部門還找我調研過。我并不反對研究生擴招,但反對太多人搞學術,主張多數(shù)人拿個專業(yè)文憑就好了,因為太多人“注水”研究遲早把學術徹底“搞黃”。
在此簡單談幾點看法。
第一,中國人尚文,文科縮招論必然被批。
古代中國輕視自然科學技術,甚至斥之為“奇技淫巧”,這是眾所周知的傳統(tǒng)。我們古代一直是文科大國,精英99.9……9%學文,然后“貨與帝王家”。科舉廢除之后,理工科才開始建制化傳到國內,情況才逐漸開始改觀。我年輕的時候,大家還覺得廠里的工程師還不如個機關干事,因為前者是干活的,后者是管人的,要高級一些。
直至今日,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視文科的國家“之一”——我甚至想把“之一”給取消了。無論是從業(yè)人數(shù)、學生數(shù)量,還是經費投入、成果產出和學術活動,我們不是世界第一,也是前三甲。1999年高校擴招浪潮中,擴張文科最簡單,花錢不多,因此擴張得不少。在這樣的氛圍下,誰說縮招文科,被批評非常自然。
第二,從全球范圍來看,傳統(tǒng)文科縮招是大勢所趨。
放眼全球,國內高校縮招文科并非什么特立獨行。應該說,壓縮傳統(tǒng)文科是世界范圍內的趨勢,而且此種趨勢出現(xiàn)很長一段時間了。疫情加劇這一趨勢,智能革命也加劇這一趨勢,但疫情和AI并非減招文科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還是既有的、傳統(tǒng)的文科已經不適應智能社會發(fā)展。這直接表現(xiàn)為金力校長所說的:生源萎縮,社會需求萎縮,文科需要“大手術式”改革。
國外也在縮招文科,我問過一些外國同行。他們也有不滿,但是不多,因為在他們看來招不到人、學生找不到工作,然后把專業(yè)砍掉很正常。他們的高校主要不靠國家撥款,尤其是私立大學,沒有社會需求、找不到經費、辦不下去砍掉屬于正常情況,經常會發(fā)生。
國內很多人反對文科減招,主要是說給教育部、說給領導聽的,因為他們管著錢。更重要的問題是:傳統(tǒng)文科到底有沒有社會需求,有多少社會需求,有哪些社會需求?反對者要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思考問題,國家的支持不能不顧社會需求。
第三,調整后的文科應該有用,徹底改掉“無用便是大用”的過時看法。
“文科無用論”接二連三引發(fā)輿論,我一直反對它:文科當然有用,而且在AI時代有大用。現(xiàn)在的問題是,不是文科無用,而是既有的、傳統(tǒng)的文科用處堪憂。
既有文科建立在博學的基礎上,以多看了幾本書、看了別人沒有看過的書、記住很多別人不知道的東西為榮,這種博學文科在搜索引擎、大模型流行之后基本無用。這一點難道還不清楚嗎?如果非得說還有點用處,那就是訓練學生的記憶力。
20世紀是科學時代,21世紀是技術時代,技術合理性自此壓倒科學合理性,成為社會合理性的基礎。在知識問題上,一門學問并不能因為宣傳追求真理獲得社會認可和支持,而必須證明自身的技術目標和對社會福祉有所幫助。今天已然是知識冗余的社會,知識太多、學科太多甚至已經造成負面效應,我稱之為“知識的銀屑病”。學科太多了,想要生存下去,就要證明自己的有用性。
在我從事的哲學專業(yè),還有人高唱“無用便是大用”,這是對時代變遷不敏感。
最后,縮招、減招是表象,深度調整文科教育以適應時代才是關鍵。
今天的文科設置,與工業(yè)革命、電力革命相適應,不適應信息時代、AI時代很正常。很多人已經指出,大學是社會保守勢力,它的變革總是來得慢一些。尤其是大學文科,歷來熱衷于維護、傳承所謂社會傳統(tǒng),喜歡為舊時代唱贊歌。
在中國,二十多年的擴招之后,大學畢業(yè)生每年超過千萬,高校已經完成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但是,很多大學從業(yè)者還殘留著精英教育的觀念,看不到今日大學生只是有一定專業(yè)技能的普通勞動者。在此情形下,跟學生說“無用便是大用”,一是學生嗤之以鼻,二是學生真聽進去可真是害了學生。一句話,調整之后的新文科必須有用,還必須有大用。
如何有大用?這涉及更大范圍的學科適應性改革。事實上,AI沖擊的不僅是文科,而是對文理工管所有學科都產生顛覆性的沖擊,大家都要進行“大手術式”改革。難道不是嗎?碼農程序員,搞土木的,化學專業(yè),數(shù)量統(tǒng)計,經濟分析,法律事務,動畫視頻,教育技術,新聞傳播……這些理工科、社會科學專業(yè)是不是同樣面對巨大的AI壓力。
在理想狀態(tài)下,高校學科調整和改革應該通盤考慮,文科調整和改革只是其中有機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只有在此情境之下,才能討論新文科的有用問題。
傳統(tǒng)的文理工管的學科設置已經不適應智能社會的發(fā)展。在理想狀態(tài)下,未來學科應該打破傳統(tǒng)學科壁壘,圍繞問題組織起來,而且能隨著新科技的發(fā)展靈活調整,帶有很強的彈性、靈活性和流動性。不適應時代的文科可以縮招,調整后適應時代的文科還可以擴招。
當先要做的便是,對AI時代高校學科調整進行深入研究,而不是簡單地縮招、減招。這需要有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教育家牽頭,組織跨學科的力量認真研究,整體布局,逐步推進,不可頭痛醫(yī)頭腳疼醫(yī)腳,被短期的社會形勢推著四處亂竄。要知道,東南西北風很快會變化。
從根本上說,人的問題是包括哲學在內的人文學科(humanities)最核心的問題。文科審視AI,應對AI沖擊,不能離開人文,而文科的調整與改革亦是如此。我認為,AI時代最大的問題不是機器人變成人,而是人會變成機器人。這個問題是未來文科調整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
我總以為,如果哪個國家能在這一波“AI時代教育改革”中引領時代,像當年洪堡改革德國高校一樣,肯定能在21世紀大國競爭當中贏得根本性的先機。我的意思是說,高校改革步子可以更大一點,不光是文科縮招而已。
(原標題:大學2025丨劉永謀:不適應時代的文科可以縮招,調整后適應時代的文科還可以擴招)
本文鏈接:http://m.albanygandhi.com/news-2-2962.html劉永謀:不適應時代的文科可以縮招,適應的可以擴招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lián)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申報】關于公開征集2024年朝陽區(qū)科技計劃儲備項目入庫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北京市貫徹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意見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京政發(fā)〔2023〕16號)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舉辦2023年中國5G發(fā)展大會的通知(工信廳通信函〔2023〕275號)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關于健全中小企業(yè)公共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工信部企業(yè)〔2023〕213號)
【解讀】執(zhí)行2024年關稅調整方案等政策有關事宜公告的解讀
我學者用超表面實現(xiàn)平面內納米位移光學感測
天津經開區(qū)與公檢法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優(yōu)化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若干措施
北京市地方標準管理辦法
科技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度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工作的通知
“創(chuàng)客北京2024”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 龍源環(huán)保?退役新能源裝備資源化專項賽 項目征集通知
疊加-老司機教你哪里找能把白條提現(xiàn)出來的商家,一招教你轉到余額里
如登春臺:杭州西湖區(qū)代還信用卡找我就可以了,需要的請聯(lián)系
成功:羊小咩便荔卡額度是如何套出來的,爆羊小咩操作5個簡單步驟
勇往直前:花唄的錢怎么提現(xiàn)出來(5個最新方法可以幫你實現(xiàn))
2025印度卡馬替尼(卡馬替尼)一盒價格一覽表:每盒價格(約3800元)一盒!印度卡馬替尼價格折合人民幣約3800元起一盒(200mg56粒)價格購買渠道公布
如登春臺:昆明代還信用卡取現(xiàn),最便宜的地方,大家都找他操作
盤點:白條如何自己套取現(xiàn)金(掌握技巧其實很簡單)-知者
篤行致遠:DY月付額度怎么套出來,試試這9個操作方法
啞然:海口套visa信用卡怎么取現(xiàn)支持當面!
持之以恒:DY月付怎么套出來 - 推薦五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