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公共課,如何提升“含金量”


讀到碩士二年級,北京高校學生李莘越發覺得,大學公共課似乎處于“兩極分化”的狀態。“有的課程有意思、有深度,能學到不少新知;但也有一批課程,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去上課更多是為了湊學分。”
這個學年,很多人留意到,壓縮總學分成為不少高校學分制改革的新動作。而其中,縮減一批“含金量”不高的公共課,成為這些高校的共同選擇。
究竟該如何提升公共課程的教學質量,怎樣才能讓學生愿意上、盼著上、真正從中得到教益?
公共課為何“含金量”不高
記者發現,李莘的感受并非孤例。現實中,很多學生認為一些公共課“水分”較大。
“沒學到什么”“千篇一律,不記得講了什么”“上課時都在做自己的事”……在關于公共課的學生采訪中,記者聽到了很多這樣的回答。
中部省份某高校學生李樺告訴記者,一些選修類公共課,不少學生在“混”學分。“我選修過一門關于電影文化的課程,很多節課在看電影與播放PPT中度過。學到最后,除了多看了一些電影外,收獲很少。這樣的課堂老師管理也比較寬松,有些同學經常不來。”
問及原因,李樺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師資配置問題。“本來是很有意思的課,但老師明顯不是專門研究電影文化的,所以只能靠播放電影‘撐’學時。至于影片背后的文化,并沒有深入講授。”
“其實老師們也很苦惱,公共課常常會陷入‘身份焦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副研究員薛新龍認為,受限于對課程內容和價值的理解程度,公共課常被誤解為“與專業無關”“擠占學習時間”。這種認知偏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共課在大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和受關注度。
“公共課質量不高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成因:排課機制。”某高校藝術學院一位教師向記者透露,“專業課時量飽和后,多數教師不愿再接公共課。結果往往是專業知識陳舊或方向過窄的教師‘被迫’承擔”。
在天津大學教育學院講師趙闊看來,“含水量”高的公共課通常表現出三個典型特征: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方式僵化、考核要求寬松。用學生的話說,就是“事少分高”。“課堂上,教師照本宣科,淪為‘PPT朗讀者’;學生或學習其他科目,或放松‘神游’,出現了‘你講你的,我玩我的’的情況。”
趙闊認為,有些公共課質量不高有三方面原因:教師因“重科研輕教學”的評價體系缺乏教學動力;學生在“優績主義”影響下,將公共課視為“刷分工具”;而學校常采用的大班授課模式,也在客觀上限制了教學創新。
在長春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徐鑫悅看來,數字時代使學生能便捷獲取多樣化、多層次知識,對傳統教學造成新挑戰。“如果既有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將會進一步削弱教師的教學熱情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學公共課的價值并不能以短期的學分或成績來衡量,其課程體系及內容設計也并非以選拔或競爭為初衷,在升學壓力或學業競爭環境下,很容易受到輕視,進而形成‘價值低估’。”薛新龍補充道。
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完整的人”
為大學生開設公共課,初衷是什么?
薛新龍表示,公共課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其主要特點有三:“一是普遍性,即高校根據辦學定位和人才全面成長的知識要求,面向全校所有系科專業開設的課程,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職業實踐課程、體育文化課程等,這類課程不受專業背景限制,能夠培養各專業學生通用知識能力,同時拓展其認知邊界;二是通識性,與專業課程以‘縱向’視角探索特定學科領域的知識結構不同,公共課體系旨在介紹多學科領域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論,如哲學、自然科學或藝術,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世界或社會運行主要規律,體會跨學科知識體系之間的關聯性,從而激發創新;三是規范性,高校公共課具有完整系統的課程體系,教學流程、教材資源及條件保障等相對規范,有助于促進學生塑造健全人格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素養。”
“科學合理、層次多樣、體系完整的公共課,是為了培養‘完整的人’。”徐鑫悅說,“它通過跨學科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政治思想、科學視野與文化底蘊。”
實際上,優質公共課并不鮮見。
《超越文化——中西文化概覽》,是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霞開設的一門公共課,每學期一開課就刷屏微信朋友圈,收獲好評不斷。課程從“手抓飯”與“筷子黨”之爭,到聚餐“AA制”的文化差異,以一場場生動熱烈的跨文化討論不斷激發學生思維活力。
好評如潮,有何秘訣?
“以學生為中心,推動教學從‘教什么’向‘學什么’轉變。”李霞說:“我致力于打造‘目中有人’‘有溫度、有強度’的課堂,聚焦現實世界真實問題,通過互動式教學活動,帶領學生走近真理,解決真實問題,讓教學回歸真實、有效、可感、可見。”
這一觀點得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徐川的認同。他的公共選修課《頂天立地談信仰》《〈共產黨宣言〉導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同樣是學校的“秒沒”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每個學生每學期有100個“意愿值”,被大家形象地稱為“豆子”。想要選到心儀的課程,就要投放“豆子”。搶一般公共課,學生只要花二三十個“豆子”,可他的課,往往需要“100個豆子全都押上”。因此,同學們為了上他的課不斷積攢“豆子”,不少學生到了大三才有機會搶到他的課。
“要想課程受歡迎,必須讓學生覺得解渴,有獲得感。”徐川說,“這需要老師在課程內容、教學效果、評價考核等環節緊緊聚焦學生這個主體,用啟發互動式教學改變‘無人響應’的照本宣科,用學到的理論解釋現實問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這樣的課堂,正悄然改變各界對公共課“含金量”不高的刻板印象。在北京大學,“雙創”公選課打破校園圍墻,由產業導師與學術導師共同打造“無邊界課堂”;山西大學推出8門通識游學課程,依托地方文化資源,實現“走出教室、融入現場”的體驗式教學……
提升質量讓課堂成為思想啟迪的場域
已到晚上九點,但南京郵電大學《漫畫插畫創作》課堂上,學生們依然目光炯炯。他們專業各異——有平常泡在實驗室的理工生,也有熱愛詩詞歌賦的文科生,此刻卻圍坐在一起,熱烈討論著畫面構圖與色彩情緒。
授課老師方仲瑋發現,學生對公共課的需求遠比想象中強烈。許多工科生內心藏著藝術夢想,“公共課為他們開了一扇窗,不僅讓不同專業的學生找到了興趣共鳴,更成為他們校園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當優質公共選修課一座難求時,恰恰反映了深層現實:學生并非不需要公共課,而是需要真正有價值的公共課,需要“金課”。
如何進一步提升公共課教學質量,減少“含水量”,提高“含金量”?
薛新龍建議,高校需創新教學管理制度,根據學科結構特色建立適切的激勵評價機制,激發公共課教師積極性與主動性,鼓勵他們發揮個人研究特長持續更新課堂內容、優化教學方法,采用更加靈活有效的課堂組織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同時,高校還應進一步加強公共課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設計,通過增加跨學科知識關聯性與融合度充實授課內容,幫助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科交叉融合對于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促進作用。”他說。
趙闊則提出,教師應從“知識灌輸者”轉變為“思想啟迪者”,這意味著教師不能僅僅充當教材的“傳聲筒”,而應在教學中積極融入個人思考與見解,善于對課本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將前沿成果、實踐案例、學術爭鳴同當下的社會現實及學生的生命體驗相連接。通過設計課堂討論、項目式學習等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思辨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課堂成為一個探索真理、碰撞思想的場域,盡顯教與學之魅力。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也應轉變學習觀念,摒棄功利心態,認識到公共課拓寬視野、塑造人格的長遠價值,變被動完成任務為主動探索求知。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翁’姿態認真對待課程,主動思考、積極互動、完成有質量的作業,才能形成對教師教學改革的正向激勵,促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徐鑫悅說。
“教學的關鍵不是教師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好的課堂要讓學習過程被看見、被聽見,使學生真正在知識、能力與素養上獲得成長。只有‘腦子裝著世界,眼睛看著學生,心中抱有熱望’,教育才會不失焦,課堂方能真正發光。”李霞說。
(本報記者 晉浩天 本報通訊員 王嘉逸)
本文鏈接:http://m.albanygandhi.com/news-2-4747.html大學公共課,如何提升“含金量”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若干措施》
【解讀】《關于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解讀
國家知識產權局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開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知惠行”專項活動的通知(?國知發運字〔2023〕45號)
【解讀】關于《海淀區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企紓困的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讀
【圖解】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豐臺區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企紓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征集】關于公開征集2024年度朝陽區互聯網3.0示范應用場景和示范解決方案的通知
圖說外觀設計|一圖概覽外觀設計本國優先權制度
【解讀】《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
《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
《國家重點低碳技術征集推廣實施方案》
腳踏實地:羊小咩怎么套出來額度,推薦六種方法
如登春臺:合肥代還信用卡墊還,最好還款服務,高效便捷服務
大吉大利:廣州南沙代還信用卡最便宜的地方,高效便捷服務
如登春臺:鄭州金水區代還信用卡取現,可長期幫還,需要的請聯系
心花怒放:石家莊高邑縣墊還信用卡,分享四大方法,最新操作秒到方法
韋編三絕:蘋果id貸哪個app靠譜,蘋果id貸款口子鏈接
重要:京東白條怎么取現(最簡單的5種方法)-知者
葳蕤:成都市區墊還信用卡操作5個方法(2024已更新最新流程)
方法: 羊小咩提現 (三種操作方法親測靠譜)
海水倒灌致“深圳八景”之一中英街被淹 當地最新回應:已關閉海濱棧道入口